
作為舞臺藝術領域的政府最高獎,文華獎對于繁榮文藝創作、推出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本屆首次增設了文華節目獎,目的是引導各地結合自身資源稟賦、藝術特色、人才特點等開展多樣化創作,促進大中小不同類型藝術創作生產協調發展。

此次節目類組臺演出集中了雜技魔術、音樂單曲、曲藝木偶等優秀作品,雜技在眾多豐富的藝術門類節目中格外亮眼。
中國雜技團的《馭風凌霄—集體車技》作為代表北京市參評文華獎的優秀節目之一,此次既是對自身藝術實力的展現,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的有力踐行。
精益求精打磨
現場反響熱烈
首都文化科技集團副總經理,北京演藝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董寧到場慰問全體演職人員,勉勵大家以最飽滿的熱情和狀態展示中國雜技團的水平與風采。同時,希望大家通過這次國家級綜合性文化盛會,提升技藝、相互學習、積攢經驗,為雜技藝術的長遠發展積蓄力量。

為了在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的舞臺上完美呈現,中國雜技團團隊在裝臺彩排期間,對節目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精細調整,不僅追求技術的精準,更注重藝術表現力的提升。中國雜技團董事長、黨委書記王振嶺為團隊注入信心,創意總監孫力力進行現場指導,全方位保障節目的驚艷亮相。

兩場演出反響熱烈,隨著《馭風凌霄-男子集體車技》一個接一個的高潮,觀眾們時而屏息凝神,時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。當演員們完成一個個高難度動作時,現場驚嘆聲不絕于耳。
雜技藝術創新
突破技術邊界
《馭風凌霄-男子集體車技》作為一次顛覆傳統“車技”表演的創新實踐,在呈現新度、本體難度、行進速度和控制精度等多個維度實現了深度創新:
節目的本體技藝大膽摒棄傳統車技的“技藝”,創造性地融入“腰、腿、跟頭、頂”等雜技技藝的全面基本功動作,在創新裝置的助力下,背翻720°、背上前翻540°、站四節等為代表的絕大多數高難技術動作,均實現“車技”類節目史上的首次應用。

該節目突破了傳統“車技”節目本體技藝的“攢活兒”狀態,引領“車技”類節目邁入本體技藝的“真功夫”時代,在同類節目發展歷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。
千錘百煉出精品
銳意進取展新姿
《馭風凌霄-男子集體車技》是在《逐風者-男子集體車技》的基礎上持續升級創新的作品,已在國內外賽場和重大活動上多次亮相,贏得諸多獎項和贊譽。

此次參評,是該節目在國內最高藝術舞臺上的又一次重要亮相。中國雜技團始終以文華獎的評選標準為指引,既堅守 “技” 的硬核底色,又貼合時代審美需求,以創意重構藝術表達,讓古老技藝與當代敘事、科技舞美、人文情懷深度融合,讓歷經千年的雜技藝術持續煥發生機與活力。
北京演藝集團將攜手九家院團打造更多“叫好又叫座”的文藝精品,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,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。